观无量寿经

观无量寿经原文,观无量寿经白话文

《观无量寿经》对持名念佛的重要意义

lxadmin2022-11-241052

  从昨天开始,我们已经正式进入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九品往生观的学习。为了对净土三经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识,昨天我们借助于三个设问,简单介绍了《观经》的主要特色,以及净土三经在内容上的各自侧重。今天我们将通过净土学人常提的问题,来进一步了解学习《观经》对于持名念佛的重要意义。

  有人问:学习一部《阿弥陀经》好好持名念佛就可以了,为什么还要学习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呢?

  实际上,此《十六观经》之观想念佛与弥陀经之持名念佛,非但不相妨碍,且能相得益彰。

  首先,对于持名念佛的人来说,若不了解《十六观经》所讲的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的道理,求生西方净土的信心就容易退失。信心既动摇,愿行也会随之而退。

  晚课当中有首《华严经》偈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我们要“了知”什么呢?就是要了知三世诸佛从何处来。到底从何而来呢?后面的半首偈给了我们答案: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这是告诉我们,应从自心中求。

  佛教是大乘心地法门,“应观法界性”,了知三世一切佛,统统在我心内,皆是我心造出来的。《十六观经》教人观想无量寿佛(即阿弥陀佛),若能观想成功,就相当于心能造佛。能成功造一佛,同样也可以造十方三世佛,这就是《十六观经》告诉我们的心造诸佛之法。

  禅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本性何在呢?本性即是我们当下的这念真心。因为一念不觉,所以称为凡夫。若能观照当下这一念心,明明历历,了了常明,即是本源自性天真佛。《十六观经》有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之语,非心外求佛,非心外求净土,道理再妙也妙不过此两句矣。

  其次,如果能学习《观经》,尤其多读多诵,对十六观门熟悉了,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就会深深印入我们的八识田中,这对于持名念佛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  再者,第十六观的下下品,用的正是称念佛名的功夫。如果根器不够,做不到观想念佛,佛也不会舍弃我们,而是开出来持名念佛的方便,让我们当生就能获得解脱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利益。

  总之,学习《观经》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“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”的道理,增上我们修习持名念佛的信愿,激励我们常行精进,永不退转!

  正所谓:

  光阴迅速诚可贵,

  几度开窗看落晖。

  若人懂得念弥陀,

  极乐故乡终得归。

  让我们一起称念:南无阿弥陀佛!(十句)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,南无阿弥陀佛!愿大家开心自在、吉祥如意!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uanwuliangshoujing.com/zhishi/47.html

转载声明: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!

上一篇  下一篇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• 2024-07-09 23:07:44

    今天怎么了,什么人都出来了!http://zvdsv.cgbs001.com/5/5.html

  • 2024-07-10 08:50:36

    终于看完了,很不错!http://55wr8.eastlongt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