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无量寿经

观无量寿经原文,观无量寿经白话文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第11集

lxadmin2022-11-25610

  定、散二善”不是“助修”,属于净宗法门的正修

 

请掀开经本,一百零二页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:

  经【如此三事。名为净业。佛告韦提希。汝今知不。此三种业。乃是过去未来现在。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】

刚才念的这段最初的这句是总结,“三福”的总结。前面跟我们说的“欲生彼国,当修三福”,可是这个“三福”最后世尊给我们讲,这三桩事情就叫做“净业”。换句话说,只要修这三桩事情就能往生,这就叫做“净业”。所以善导大师将这段文判作“散善”。

这个经上讲的有定善、有散善,这“定、散二善”都是属于净宗法门的“正修”,所以它不是“助缘”,它是属于“正修”。

那么说单单修这个能往生,有没有证据?有的,本经说得很清楚,《无量寿经》上佛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

 

三种净业只要修一种就能往生

 

像前面给我们讲的“九品”:

“九品”的“上三品”是“大心修善的众生”,就是“大乘心修善的众生”去往生的。

这“中三品”是“小乘根性修善”去往生的。

“下三品”是“造作罪业众生”去往生的。

在“中品下生”经文讲得很清楚,这一类往生的人生前并没有学佛,是世间善人。换句话说,这三福里面,第一福他修到了。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,他这个做到了,所以说是世间善人。在临终的时候遇到了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,他是在临终遇到这个缘,一念回转来求生净土,他就能得生

由此证明,这“三种净业”里面,只要修一种就能往生可是诸位要记住,这一种一定是第一种。为什么?第二种包括第一种,第三种包括前面两种。如是第三种具足,那“三福”圆满具足;如果修第二福的话,他前面这一福一定有,后面包括前面,前面不包括后面。这样我们就明了。

这“三种福”统统都修(这散善),我们要问他能生到什么品位?上三辈往生为什么?因为第三福发菩提心,这正是“大乘凡夫”。“九品”里面,这“大乘心凡夫”修善往生是上辈三品。所以我们就晓得单单修这十一句,也能取得西方世界九品的往生,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,千万不能够疏忽的。所以这是属于“净业”。

以真诚之心,以清净之心,以大慈愍心来修学,一定要把佛在此地讲的这“三福”总共十一句,要认真去做到,这是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,真正有把握稳稳当当得生的条件。

下面佛又告诉我们,告诉韦提希就是告诉我们,他问着韦提希:“汝今知不?”?他说你今天知不知道,这是一句问话。

知道什么事情?说此三种业,就是上面讲的“三种净业”。

这三种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,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!因为世尊给我们说明白,这三福不单单是修净土这个法门需要具备的条件,乃至于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缺少。为什么?三世诸佛之成佛,绝对不是统统修净土宗成佛的,决定不是的,而是修学无量无边的法门,最后都成佛。

既然说是一切诸佛成佛的“正因”,可见得佛法不管是哪个宗派,不管是哪个法门,都要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,你才能够成就;如果离开三福就不是佛法。佛法必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。

 

学佛从“孝亲”、“尊师”、“慈悲”、“十善”下手

 

你要是明白、真清楚,那么学佛从哪里学起、从哪里下手这就明了,从“孝亲”,从“尊师”,从“慈悲”、“十善”,从这里下手。然后把“人天佛法”,我们今天讲“五乘佛法”,“人天佛法”建立在“第一福”的基础上;“二乘佛法”,声闻、缘觉建立在“第二福”的基础上,“大乘佛法”是建立在“第三福的基础上。我们真的明了,真的清楚,在佛法里面修学功夫才会得力,修的才真正有一个结果,真实的成就。所以这个结论是非常非常的要紧,千万不可以疏忽。

 

现在人的根性除念佛法门外其他的法门我们统统不能得度

 

再看下面一段经文,一百一十四页倒数第三行,前面一段讲“散善缘”,这一段讲的是“定善缘”。

  经【佛告阿难及韦提希。谛听谛听。善思念之。】

这个经文很特殊,我们在其他的经本里面没有见过。其他的经本佛说法只叫着当机的这个人给他说。本经当机是韦提希夫人,应该是“佛告韦提希”,这才对,把阿难也拉进去,阿难不是这个经的启请人,这就是很特别的地方。

我们要问佛为什么把阿难拖进去?诸位要知道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佛传法之人,这个法太重要,其他的法你要忘掉,不传没关系,这个法要是不传,那就不得了!众生这一生成就的希望就没有。特别叫着他,特别提醒他,这个用意非常之深。否则的话,没有理由在这里叫他的名字。嘱咐他谛听谛听

这个谛听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你仔细的听,认真的去听,一定要听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能听错,不能够听曲扭,“谛听”是这个意思,一定要能理解如来的真实义

“善思念之。这一句话叫“善思念”,用现在的话来讲是“依教奉行”,要认真的受持。不但你要听清楚、听明白,你一定要把它做到,自己亲自证得这个境界,这叫“善思念”。“思念”是功夫,“修持”的功夫。

底下的开示就非常非常重要:

  经【如来今者。为未来世一切众生。为烦恼贼之所害者。说清净业。】

这个嘱咐那真的重要!世尊在此地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:这个法门不是单单传授韦提希的,而是交代阿难要把这个法门普遍传授给一切众生,特别是未来世的一切众生

这“未来世一切众生”就是指我们现在的人。我们要问为什么?

现在人的根性,大乘法门当中除这一法之外,其他的法门我们统统不能得度。不是法门不好,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,没有办法熏修,这是事实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被烦恼贼所害,烦恼习气太重不能成就。

这句话也说明白这个法门确确实实佛是对业习深重的凡夫所说的,不是对圣人所讲的。所以古人这个看法,说是上三品往生是四地以上的菩萨,中三品是阿罗汉以上的,这讲不通。这个经文上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,佛确实是为凡夫所说的,为烦恼业习深重凡夫所说的。

所说一切往生经,这是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,现在是“五经一论”,这六种东西统统叫“清净业”。“五经一论”我们就要重视。

我们很希望断烦恼,很希望消业障,用什么方法去断烦恼、消业障,恢复到清净业?这净宗法门就是最好的方法、最殊胜的方法。前面跟大家报告得很明白,“五经一论”只要依一种修行,我们的目标理想就可以达到,这是真实的“净业”。

以后人家再问你什么叫“净业”,你就可以观机,就可以给他说法如果是业习烦恼很重的人,不孝父母、不敬师长,不知道尊师重道的,他问你什么叫净业?你就可以说:你回家孝顺父母就是“净业”;对那个目无尊长的,瞧不起老师的:你尊重你老师就是“净业”;没有慈悲心的,“慈心不杀”就是“净业”。你看看十一句答复十一种不同的人,你也就会说法,也就会“观机”。这个答复一点都没有答复错。

底下一句是世尊的赞叹:

  经【善哉韦提希。快问此事。】

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前面都没有赞叹韦提希夫人,这个时候忍不住赞叹。

“善哉就是太好了、太好了,你问得太好了!

“快问就是这个问得非常痛快。

为什么说问得非常痛快?佛是正想开演这个法门,你居然就在这个时候发问,正契合释迦牟尼佛说经度众的本怀。他正想说这桩事情,恰好你来问这个事情,这问得很痛快!能叫一切众生统统得利益。就跟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阿难启请的,所以佛对阿难非常赞叹。

阿难在《无量寿经》会上启请的状况不相同,这同修们都很熟悉。阿难尊者是看到佛那一天容光焕发,精神、颜色特别殊胜,从来没有见过佛这么庄严,这么样发起的。

而韦提希发起《观经》这一会是她遭了大苦大难,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。

他们发起的因缘不相同,他们发起的心理不相同,一个是非常欢喜,一个是痛苦到了极处,这些也都要了解。

实在讲,前面虽然说出散善,可是佛叫我们修学这个法门,真正主要的部分是在定善定善还没有说,世尊在此地就嘱咐阿难尊者要流通。这种开示我们在其他经典也没有见过,处处都显示这个法门的重要性,重要性他利益众生是无比的深远。

请看经文:

  经【阿难。汝当受持。广为多众。宣说佛语。】

这个地方讲的“佛语”,就是指这部经,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。

这是还没有说之前就一再嘱咐,嘱咐他这个传法的人,你要“广为多众”,“多众”就是大众,尽心尽力的去宣扬,普遍的去“宣说”。他愿意听给他说,不愿意听也给他说;愿意听的,他得到这个法门,他这一生得度;不愿意听的,听到这个法门,所谓“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”,这个净宗的种子种在他八识田中,这个功德无量无边。众生只要有这个种子,纵然是多生多劫以后成熟,他也必定往生不退成佛,所以要“广为人说”。

一切大乘经佛也是这样殷勤嘱咐,但是不像在此地这一种嘱咐的口吻,不像在此地咐嘱的用意,这不同。其他的经典嘱咐多半在“流通分”,这是正宗分的一开端世尊就嘱咐。

嘱咐阿难,诸位要记住就是嘱咐我们大众,阿难是我们的代表人。我们不但自己要修“净业”,要成就“净业”,更要想到把这个净业推广,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。这非常非常重要!

  经【如来今者。教韦提希。及未来世一切众生。观于西方极乐世界。以佛力故。当得见彼清净国土。如执明镜。自见面像。见彼国土极妙乐事。心欢喜故。应时即得无生法忍。】

这一段是劝修。

善导大师在这两段注解里面说得非常之好。前面一段的注解在一百一十七页第五行,第五行当中有一个“三”,这个“三”就是第三个小段:

  疏【三从阿难汝当受持下。至宣说佛语已来。】

  刚才我们念的这段。

  疏【正明劝持劝说此法深要好须流布。】

流布就是流通的意思。这是刚刚说过。

佛在这个地方苦口婆心的劝我们,我们要记住,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到。

流布佛法的方法,在现前是以经书跟录音带最为便利方便。

经书,尤其是小册,小册子携带方便,我们印送成本也比较低,大家口袋里可以放,钱包里面也可以放。

卡式的录音带,念佛的录音带、读经的录音带、讲堂里面讲演的这些录音带,都是流布最好的方式。

读诵的录音带,帮助他们读经,帮助他们受持;讲演的录音带,帮助他们明理,帮助他们认识大经,这都是真实的利益。

如果把这桩事情做到有实际的效果,诸位要知道都在一个“专”,古人讲的专修专弘,这个效果就不可思议。

后面这一段是第四段,刚才念的,这是劝修得益。这一段里面我们略略的说一说。

【如来。】

是佛自称。

【今者。】

是今天、是现前。

【教韦提希。】

这就是把这个法门传授给韦提希夫人。

【及未来世一切众生。】

我们每位同修都包括在其中。佛传授给韦提希,也是把这个法门传授给我们,这是什么法门?“观于西方极乐世界”。这就讲的“十六观”,这个“观”就是十六种的观法,观念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“观”不是“用眼”是“用心”,是用真实的心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,要套禅宗的话说,“观照”西方极乐世界。

我们这样学“观”就能成就吗?能成。为什么能成?

 

“现前见佛”、“当来见佛”都有两种类型

 

【以佛力故。】

这个“佛力”就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之力。如果得不到弥陀本愿加持,那你是见不到的;得到弥陀本愿加持,你就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会见到清清楚楚。就像《楞严经·大势至念佛圆通章》里面所说的,有“现前见”,有“当来见”,“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。

“现前见”有两种:一种是“定中见”,一种是“梦中见”。

“当来见”也有两种:一种是“临终见”,临终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,对我们现在来讲是当来,临终现在没到,当来;另外一个,“当来”的意思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都是靠佛力加持,所以:

 

真正修行的道场要把外缘舍离,参与的同修是固定的

 

【当得见彼清净国土。】

过去庐山远公大师是东晋时候的人,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,他那是属于“定中见”,就是念佛止静的时候,这是“定中见”。

所以念佛的道场,就是真正修行的道场跟普通一般的道场确实不一样。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道场,无论是在中国、是在外国,要用现代的话来说,只可以说是一个宣传佛教的道场,而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场。为什么?真正修行的道场要把外缘舍离,参与的同修是固定的。不是说你随时可以来,随时可以去,那就不像个道场,那像开旅馆。

我们看到从前在中国大乘各宗的祖庭都不例外,远公大师的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人,常年在一起共修的,没有新进来也没有退出去的。要进来一个人,一定是志同道合,经过老和尚审察,大众都同意愿意接纳,这才能够进来一个人。

 

真正在一块共修,确确实实人数是贵精不贵多

 

佛法自古以来是讲民主的,但是对于资格的审察是老和尚的事情。

这审察有好几道手续:这第一道进门的审察是知客师的事情,所以头一关要从知客师那里通过;然后是住持方丈老和尚;最后是大众的接纳。这才允许你进得门来跟我们做个同参道友,不像现在这么简单、这么草率。禅宗如此,教下如此,净土宗也如此。

所以真正在一块共修,确确实实人数是贵精不贵多。这个“精”是什么?精纯。“同心、同愿、同解、同行”,那没有不成就的。而且净宗的成就特别快速,一两年、三五年就成就,得功夫成片、得“一心不乱”,自在往生就成就。

但是诸位要晓得,如果这个道场大众是来来去去的很难成就。不但他自己不容易成就,住在道场大众会受这些人的干扰,也不能成就,为什么?心定不下来。今天看到这个来,明天看到那个去,他受影响。这个影响粗心大意的人觉察不出来,影响是能觉察得出来,究竟影响多么深他觉察不出来。实在讲,影响非常非常的深刻。

这也就是说明,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讲福德、因缘比不上古人,古人有这样好的修学的场所,现在没有了。没有,完全要靠自己。如何能够从心地舍离世缘,这个世间琐琐碎碎的事情把它舍离掉,以真诚清净心来修,这个样子才有感应道交。

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,佛在这个经上讲见得很清楚、很真实,如同我们照镜子,我们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面相,看得会清清楚楚,一点都不模糊,这是感应、这是瑞相。

如果作梦或者在“定中”含含糊糊的,好像有又好像没有,那就不是,那不是好境界。那个境界是从哪里来?是从我们胡思乱想来的。想象,尽量去想把它想出来的,不是那么回事情。这个感应道交没有用思惟、没有用想象,而是心清净的时候自然照见所以真实的功夫就是在清净心,不要去想佛也不要去想极乐世界。

心果然清净,阿弥陀佛就现前,西方境界也现前。

【见彼国土极妙乐事。】

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。“妙”是讲微妙,微妙不可思议。你所见到你也说不出来,你也没办法去形容出来。这个阿弥陀佛在“本愿”里头就讲清楚了,他这个世界之妙乐,要有人能说得出来他都不成佛了。所以你纵然见到,你会称赞好,好到什么程度说不出来

 

念佛法门难信易行,如果不专修专弘,依然不能成就

 

【心欢喜故。】

这个见到了真正生欢喜心。

【即得无生法忍。】

这句不可思议!不能够含糊笼统就这么念过去,为什么?通常我们讲“得无生法忍”,最低限度,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才能达到这个境界。这种说法是普通的讲法,换句话说,这个尺度放得很宽很宽。如果严格的说、认真的说,“无生法忍”是七地菩萨所证得的。

你看《仁王经》上所讲的:“七地菩萨”证得是“下品无生法忍”,“八地”是中品,“九地”是上品,圣人当中的圣人。初地就是圣人。

“三贤十圣”:“三贤”是“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”,这三十个位次叫“三贤”。

从“初地”到“等觉”,称“圣人”

“七、八、九”这么高的菩萨“证无生法忍,那么念佛的人功夫有没有到达?没到达,还是业障深重的凡夫。只是念佛靠佛神力加持见到西方极乐世界,这一见到就得无生法忍。这个法门谁能相信?所以净土法门叫“难信之法”。这个“难信”不是我们凡夫难信,菩萨不相信。

菩萨要证一个“无生法忍”,一般讲他要修满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这个地步;我们这些凡夫才修行几天,居然就证得,你说那些菩萨们看到能服气吗?所以你跟他讲,他摇头不相信,没有这个道理。因此这个境界,佛说得很好“唯佛与佛方能究竟”。因为它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境界,菩萨不相信是应该的,这一点都不奇怪,叫“难信之法”。

虽然“难信”,它“易行”,真正修学起来并不很难。

这并不难,我们今天来看实在讲也不容易,原因在哪里?我们不肯专修专弘,我们依然还是杂修杂弘,这就没有法子。所以这个效果就不是像经典上所说的这么容易就现前,一个字,杂!坏在这个地方。

就在现前,在台湾,甚至于在美国、在新加坡、在马来西亚,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念佛往生的。

这些往生的瑞相都不可思议:第一个他不生病,没有病苦;第二个他预知时至,他知道他哪一天走。走的时候,站着走的、坐着走的,而且他们修学的时间都不长

去年新加坡一位往生的老太太,念佛只有六个月,坐着走的,不生病,预知时至。往生六个月之前才听说这个法门,死心塌地就一句佛号念下去,居然念半年就能够自在坐着往生。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什么道理?很简单,她统统放下,她心专一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,问题就是你不肯做就没有法子。人家肯,能做到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放不下。这个放不下害苦了我们。

凡是能做到的,没有别的就是清净心,心里面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念头都没有。遇到人劝人,就是劝人念阿弥陀佛,把这个法门圆圆满满的介绍给别人,圆圆满满的送给别人。她这种弘化的效果,绝对不亚于一个法师常年不断的讲经说法,为什么?常年不断讲经说法,目的还是劝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,她是直接了当劝人念阿弥陀佛。临终这一表演,使许许多多人看到这个榜样,对于念阿弥陀佛信心十足,也模仿她一句阿弥陀佛,你知道她度了多多少少人?这是我们中国俗话讲现身说法。所以念佛果报不可思议,极短的时间就得“无生忍”,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。

 

什么叫“无生法忍”?

 

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:

  经【佛告韦提希。汝是凡夫。心想羸劣。未得天眼。不能远观。诸佛如来。有异方便。令汝得见。】

这段经文里面第一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,韦提希夫人是不是菩萨?因为她一接触佛法,她就得“无生法忍”,这个位置一下就证得这么高。

这一段佛讲得很清楚,韦提希是凡夫不是圣人,韦提希在极短的时间能够得“无生法忍”,那个意思就告诉我们,我们每个人可以和她一样,都能够在这一生当中证得“无生法忍”。

也许有新来的同修听到这个名词,不懂得什么叫“无生法忍”。

“法”是指一切万法。

在我们感官之中,这一切万法都是“无常”的。“常”是永恒不变,“无常”就不是永恒不变,这一切万法剎那在变化。

动物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是在变;植物有生、住、异、灭,矿物有成、住、坏、空,所以讲“无常”。“无常”就是它有生有灭,它不停不住的在生灭,这是我们凡夫眼睛里面看一切万法。

佛与大菩萨他们看一切万法,所看到的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,他看到是什么?看到一切万法不生不灭,这就叫“无生”

“无生”就无灭,他看的万法不生不灭。

这个字是同意的意思、认可的意思

佛说了一切法不生不灭,我看到了,我承认、我同意佛所说的没有错,这就叫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也可以说“定”,心定了。

 

“三心二意”是佛门的术语什么是三心二意”?

 

我们从这一句经文真正明了韦提希夫人得“一心不乱”,为什么?“一心”是“因”,“无生法忍”是“果”。

“一心”,“一”里头没有生灭,这有生灭是“二心”。像我们这个心,一个念头起,一个念头灭,这就是“二心”,我们一般讲“三心二意”。

“三心二意”是佛门的术语。

什么叫“三心”?“阿赖耶、末那、意识”这叫“三心”。

“二意”:就是第七跟第六,第七叫“意根”,第六叫“意识”,“二意”。权教、二乘、六道凡夫都认定这个是心,这《楞严》上说得很清楚,佛说这不是“真心”,这叫“妄心”,“三心二意”是“妄心”、是“生灭心”。

我们用生灭心看一切万法,这一切万法都是生灭法。真的,佛讲得一点都不错,“境随心转”,我们心生灭,外面境界就是变成生灭的。如果证得“一心”,“一心”是没有生灭,“一”哪有生灭?!你看外面的境界也就不生不灭,外面境界随心转。所以你看到这一句你就晓得,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一心不乱

她为什么这么快速证得一心不乱?佛力加持故

她为什么能得到佛力加持?她的“心、愿、解、行”同佛,跟阿弥陀佛一样,所以那个加持就非常快速,非常明显一下就得到

我们今天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不一样。阿弥陀佛的心是“清净、平等、慈悲”;我们的心是污染的、是不平等的、是自私自利的。这心不一样。

阿弥陀佛的“愿”是愿十法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,我们的愿是希望自己富贵长寿,这跟阿弥陀佛的“愿”不相同,因此“解、行”就不一样。几时我们的“心、愿、解、行”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,那你也就跟韦提希夫人一样,很快就得到佛力明显的加持。

韦提希是“凡夫”,我们也是凡夫;韦提希夫人“心想羸劣”,我们跟她一样;她没有得“天眼”,我们也没得天眼。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,韦提希夫人看不见,就像我们一样,我们也看不见。虽然看不见,“如来有异方便”,这个“如来”上面加个“诸佛”如来,这句加得太好了太好!与《弥陀经》上所说“一切诸佛之所护念”,互相在那里呼应,才真正明了这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弘扬的法门。我们要发愿专门弘扬这部经,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愿相结合,跟佛同愿、跟佛同解(解是见解)、跟佛同行。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宣扬这个法门,劝导大家修学这个法门,我们今天也在尽心尽力的做,这是与佛同解、同行。

 

“异方便”、“特别法门”就是“十六观法”,分三类

 

佛“有异方便”,“异方便”就是我们俗话讲“特别法门”。这不是普通法门,有一个特别法门。

“令汝得见。能够帮助你见到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“异方便”、“特别法门”是什么?就是“十六观法”,本经底下要讲的这十六种方法。

这十六种方法分成三类:

第一类是观想念佛,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,观想。

第十三是观像念佛,这是属于第二种的。

第三种是在第十六观里面跟我们所讲的持名念佛,就是执持名号。

可见得“执持名号念佛”的方法也出在本经,都是属于诸佛如来的“异方便”,就是“特别法门”,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,就能见到西方世界极妙的乐事。

 

 “三福”没有做到,你跟佛的心、愿、解、行就真的不同

 

   经【时韦提希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我今者。以佛力故。见彼国土。】

夫人很慈悲。从夫人这个问对里面我们看出来,韦提希夫人虽然自己遭了很大的苦难希求出离,她没有忘了广大的众生。假如她专求自利,底下的就想不到这个事情。她能够想到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,她这个“解、行、愿”跟佛相同,这也是她为什么这么快就得感应的一个因素。

我们念佛也很认真,念了多少年为什么还是糊里糊涂的,烦恼习气没有见到消除,智慧没有见到增长,不要谈无生法忍,不谈这么高的境界,这一点小小的果报我们都不能现前,原因在哪里?诸位一定要记住,“心、愿、解、行”跟佛不同。这一句话是真的。

如果你要问怎么见得不同?前面三福你没做到。“三福你没有做到,你跟佛的“心、愿、解、行”就真的不同。一切诸佛如来都从这里做起的,怎么能疏忽?!这个诸位要知道。所以夫人说了:

  经【若佛灭后。诸众生等。浊恶不善。五苦所逼。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。】

你看看韦提希夫人替后世众生都着想了,何况现前的?!

“佛灭后是佛不在世了,佛去世之后。这个时劫长远,包括我们现在的人,千年万世以后的这些众生,韦提希夫人念念在怀,没有把他忘掉。后世的众生都不忘,何况眼前的?!像这些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,往往我们读经读这些含糊笼统带过去,不晓得这些经文关系太重要、太重要!

 

古老的预言民主潮流过了之后,还是恢复君主

 

她说“五浊恶世”,正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,现在这个时代浊恶到了极处。大家都认为历史演变的法则,从部落时代到君主的国家,由君主专政的时代一定演变到民主的时代,好像这是个历史的法则。将来会不会再到君主的时代?一般人摇头,不可能。可是假如诸位要留意看看东西方的预言,我们中国社会上流行的这个预言,最著名的是《推背图》、《烧饼歌》,关于这类似的有十几种之多,外国也不例外,也有很多种古老的预言,民主潮流过了之后,还是恢复君主,这个人间又有帝王出现了一般人不相信,我相信,当然将来帝王再出现我见不到了,我相信。君主专制跟民主也在循环,每一种制度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,它不是一个十全十美,所以这两种制度会循环、会交替。这个时间长,我们寿命短看不见,那是必然的一个道理。

“浊恶,到现在浊恶到了极处。这一段的注解在一百二十一页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:

  疏【言浊恶不善者。此明五浊也。】

  “五浊”,第一个是:

  疏【一者劫浊。二者众生浊。三者见浊。四者烦恼浊。五者命浊。】

  这五种跟佛在《弥陀经》上讲的完全相同。大师在此地这五种有简单的开示,我们看这段文:

  疏【言劫浊者。然劫实非是浊。当劫减时。诸恶加增也。】

  “劫”是什么?“劫”是时间。“时间”哪有好坏?!“时间”,实在没有。我们常讲“这个年成好、这年头不好”,年头哪有好不好?!而是在这个年代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善事多恶事少,这个年代就好;如果是恶事多善事少,这个时代就不好,是从这个地方说的。他老人家在此地是用佛法这个说法。

减劫。人的寿命现在是减劫。

佛告诉我们六道里头人道寿命最长是八万四千岁,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。从八万四千岁,每过一百年减一岁,一百年减一岁,一百年减一岁,一直减到人的寿命十岁,十岁是最短的,这通常我们讲平均年龄。

释迦牟尼佛出现是出现在“减劫”的时候,从八万四千岁一直减,减到人寿命一百岁,释迦牟尼佛出现。佛灭度之后到我们现在三千年了,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人平均寿命是七十岁,过一百年就减一岁,这在“减劫”的时候。

减劫,人寿命百岁以下就叫“浊恶”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就说“五浊恶世”。那个“浊恶”还看不出它的严重性,而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浊恶是非常非常的严重。从前这个“浊恶”是需要详加解释,我们听了还未必同意,现在不必解释,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点头,没错,确实“浊恶”到了极处。这是时间年头不对。

五种污染最重要的是第三、第四,是这两种。这两种是“因”,那三种是“果报”。

 

 “五种浊恶”里众生浊、劫浊, 其余三个是“果”

 

第二:

  疏【言众生浊者。】

这个“众生”,我们今天观察比古人观察要明显得多,古人没见到,现在我们亲眼见到,不但有情众生混浊(“浊”是污染、不清净),无情的众生也遭受到污染。今天大家都知道,每天报纸、广播都在谈整个地球都被污染;海洋里面动物、生物被污染,陆地上的所有一切生物、植物也被污染。这一种严重污染,如果不能加以改善,科学家有个预言,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,这是科学家根据统计调查提出来的报告。天空当中大气层被污染了,臭氧层被破坏了。

所以这个地球,特别是最近几年,这个地球上的气候都反常。为什么会反常?这是“众生浊”、“劫浊”的现象。这是我们要注意的。

你要问为什么会有污染?实在讲这五种污染最重要的是第三跟第四,是这两种。这两种是“因”,那三种是“果报”。

所以这“浊恶”五种里头,两个是“因”,三个是“果”。“因”是“见”,这个“见”就是思想见解错了,大错特错。对于宇宙人生想错、看错,而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想的是正确的,都认为自己见解是对的。害自己不要紧,你害多多少少人!一个错误的想法,像这个MA KE SI一个错误的想法,世界遭这么大的劫难,多少人生命财产在他这一念当中毁灭掉,太可怕了。所以这个“见”是思想见解的错误,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错,他看错。我们今天所讲的思想的污染、见解的污染、心理的污染、精神的污染,都是指这个。

第四个是烦恼浊

“烦恼”是“贪嗔痴慢疑”。“贪嗔痴”天天增长,这不得了!“贪嗔痴”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古大德的教育,知道这是与生俱来的,总是用教育的方法把它控制,使它减弱,让人性的光明能够流露出来。今天教育已经不是从这个地方着眼,于是乎贪嗔痴加速度的在增长,加速度的在膨胀,变成每个人是自私自利,只顾自己不顾周边环境,这怎么得了!这两种是因。

  后面的第五种——“命浊”。“命”是讲我们生命。生命苦恼,日子过得太苦。所以这个“命浊”就是指我们一生的果报,包括来生来世的堕落都是浊。来生三善道的机会少,三恶道的机会多,这个事情麻烦的不得了!命浊不是说人的寿命短促,寿命短促,他能很幸福的过一生也算不错。一生当中没有一天好日子过,你说这个多苦。所以这个命要看作生命,包括我们日常生活。所以,这是在现在我们对于佛讲这五个名相,我们的体会、我们的认识跟古人不一样。古人没有这么深刻,因为他们没有遭遇到,所以注解里面注的也不像我讲的这个样子。我讲的这个比较上深,比较上广,比较上透彻,那是因为这个事实在我们现前统统见到,古人没有见到。而且现在这个事情太普遍,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你都看得到、都接触到。

  好,我们今天讲到此地!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uanwuliangshoujing.com/foshuoguanwuliangshoufojingshu/63.html

转载声明: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!

上一篇  下一篇

相关文章

网友评论

  • 2024-07-10 05:41:03

    白富美?高富帅?http://nfmag.eastlongtai.com

  • 2024-07-10 05:51:07

    很给力!http://fge45.yys3yy.cn